
生活,本就同時需要月亮與六便士
周五下班回家的路可以說是最幸福的場景之一,連令人討厭的冷冷的東北風(fēng)都變得可愛了一點,平時略微有些堵車的龍城大街看起來也親切極了,我甚至?xí)谕R幌萝嚨拈g隙望著堵在輔路的一輛輛車漫無目的地思考他們的目的地。
回到家外賣剛好送到,正準備打開平板找一個下飯電影,微信突然接連跳出來很多消息,一邊暗暗祈禱千萬別是工作上的問題,一邊還是無奈的解鎖去確認,還好只是我們研究生的舍友群。
睡在我對面的姑娘好像在下班的地鐵上,語音都帶著喧鬧的背景音,“每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感覺已經(jīng)好久沒有出去旅行,我們是不是好久沒聚過了”。
很快得到了另外一個舍友的回復(fù)“是好久沒聚了,要不讓曉婭趕緊辦婚禮我們聚一下?我也不想上班,但想想銀行卡的余額,辭職這個念頭只能出現(xiàn)一秒”。
我拿起手機回復(fù),目光不自覺的望向了書架,心里一邊思索自己多久沒拿起書,一邊回復(fù),“那是,除了小說,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經(jīng)濟不好的情況下連小說都不敢寫爽文了”。群里又開始熱鬧起來,說工作,說生活,說壓力,說積了很多灰的理想……
是啊,我已經(jīng)走去書架把《月亮與六便士》拿了出來,一邊自嘲這本書還真是相當符合我當下的心境,一邊翻開扉頁看到了自己當時寫的一句美劇臺詞“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 you’re gonna love it.”人人都說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看透生活的真相后仍然選擇熱愛它,實際上普羅大眾選擇一邊吐槽著生存,一邊試圖從偶爾的甜蜜中慰藉自己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xiàn)。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薩默賽特·毛姆寫于1919年的長篇小說,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但我認為他準確刻畫了大部分人對生活和理想二者之間的糾結(jié),引起古往今來眾多共鳴才是它成為傳世經(jīng)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本已有牢靠的職業(yè)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突然迷戀上繪畫,于是放棄了滿地隨手可得的“六便士”,幾乎是自毀式地走火入魔般的去追尋心中的“月亮”,為此他經(jīng)歷了貧窮、疾病、不解……最終,他病逝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并與自己嘔心瀝血之作消逝于一場大火。
這本書我曾經(jīng)讀過很多次,可能思考問題的思路越來越全面,我甚至站在主人公妻子的角度去思考,覺得這特別不能理解,相當于一個善良可憐的人也被迫為他的夢想買單,甚至成為他人生中的背景板與過客,這實在不公;也不知道與主人公最終共度人生的土著女子怎樣,文明世界與原始世界的碰撞過后也不知道她心中有沒有種下一顆文明的種子……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深思的點依舊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交錯碰撞,我們內(nèi)心最真實的選擇是什么。文字作品是作家表達自己內(nèi)心思想最重要的工具,分析下作品誕生的時間背景,作者毛姆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親戚也沒有給他很多的關(guān)愛,學(xué)習(xí)醫(yī)學(xué)專業(yè)后選擇棄醫(yī)從文,但寫作的路上一開始也很困難,甚至經(jīng)歷了殘酷的一戰(zhàn),他需要生存,需要很多錢生存,需要很多錢給自己安全感;反觀我們自己不論是否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多年的教育經(jīng)歷讓我們愛國家愛家人愛朋友,沉甸甸的責(zé)任感讓我們必須向生活低頭,再繁重的工作也要咬牙堅持下來,為了柴米油鹽,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沒有“六便士”,可能真的不行。
但有了“六便士”之后呢,書中主人公想成為的畫家在毛姆心中可能只是一個夢想的代號,大膽猜測他想成為旅行家、成為詩人、成為音樂家……總之是內(nèi)心深處對藝術(shù)渴望的化身;我們也在日復(fù)一日的工作中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喜歡讀書、喜歡舞蹈、喜歡繪畫,睡在我對面的姑娘學(xué)了十年民族舞,時至今日我依舊忘不了那個學(xué)院晚會中站在舞臺中央翩翩起舞的畫面,但工作以后她的扇子都忘記放在哪個柜子里了,眼中的光亮也慢慢沒有了,但我始終相信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依舊有自己曾經(jīng)起舞的光彩奪目的樣子。
所以,不需要看破生活的真相,因為生活的真相太復(fù)雜,也不太需要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放棄一切去追逐生命中的熱愛,只要你依舊抬頭仰望,選擇在日漸繁重的工作中擠時間去追尋夢想,那你已經(jīng)是生活中的英雄了。不必自責(zé),也不必懊悔,生活,本就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混合體;生活,本就同時需要月亮與六便士,認真生活,追尋夢想,這就是最接近于真實世界的“真相”了。
關(guān)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