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
明代陳繼儒所作的《小窗幽記》與王永彬的《圍爐夜話》、洪應明的《菜根譚》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三本必讀書。這幾部書中零散地記下不少人生哲理、處世箴言,論起道理來也各有千秋,其中能讓我反反復復看上多遍、愛不釋手的,就是這本《小窗幽記》。
初次翻開《小窗幽記》,只覺文字如潺潺溪流,淌過心田,帶著明清小品文獨有的雅致與超脫。這本書宛如一方精致的園林,在一亭一榭、一花一木間,藏著處世的智慧、生活的情趣與對人生的哲思。
書中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一句,仿若一記晨鐘暮鼓,敲醒了在塵世中忙碌奔波、患得患失的靈魂。在這物欲橫流、節(jié)奏飛快的時代,人們總被功名利祿裹挾,情緒隨外界起伏。升職加薪,便滿心歡喜、得意忘形;遭人誤解、事業(yè)受挫,就垂頭喪氣、怨天尤人。而《小窗幽記》提醒著我們,應學習庭前花朵,順應自然規(guī)律,綻放時不驕不躁,凋零時亦坦然自若;效仿天上云朵,聚散皆由清風,不刻意追逐,也不畏懼失去。正如書中所言:“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保持一顆平和、豁達的心,方能在紛擾世間尋得內(nèi)心的寧靜。“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沉身苦海”,通達之人能在困境中灑脫放下,而世俗之人往往深陷苦惱,難以自拔,這同樣體現(xiàn)出淡泊心境對人生的重要影響。
談及交友,書中云:“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細細品味,深感其中精妙。真正的朋友,在你身處困境時,能像俠客般拔刀相助,不講利益得失,只憑一腔熱血與義氣。他們不是酒肉場上的虛情假意,而是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堅實依靠。同時,做人要懷有素心,即質(zhì)樸純粹之心。在復雜的人際交往中,不耍心機、不玩套路,以真誠待人。素心之人,如澄澈的湖水,讓人一眼見底,相處起來輕松自在,這樣的品質(zhì)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書中還提到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初次交往的熱烈或許容易做到,但能長久相處而不讓人厭煩,才是交友的真境界,這更凸顯了以素心、俠氣交友的重要性。“喜傳語者,不可與語;好議事者,不可圖事”,則從反面告誡我們,要謹慎選擇交往對象,那些愛傳播是非、空談不務實的人,難以成為真正的摯友 。
書中還寫道:“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日子,這句話給了我莫大的慰藉。被困于一方狹小空間,無法自由出行,卻能通過閱讀,打破時空界限,暢游于古今中外的知識海洋。每一本書都是一座深山,在字里行間,能聆聽智者的教誨,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還集。” 無需遠足,只需翻開書頁,浮躁的心便能尋得凈土,在喧囂塵世中覓得一方寧靜的精神家園。“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禮義不交,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更是強調(diào)了讀書對人修養(yǎng)的重要性,持續(xù)的閱讀能讓我們保持思想的敏銳與精神的富足 。?
《小窗幽記》在修身養(yǎng)性方面也見解深刻。“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儉與讓雖是美好品德,但要把握好度,過度節(jié)儉會淪為吝嗇,過度謙讓則顯得虛偽,這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踐行美德要恰到好處,時刻自省。“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短短數(shù)語,蘊含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不看重錢財能凝聚人心,嚴于律己可令人信服,胸懷寬廣易收獲助力,身先士卒能引領眾人,是我們在群體生活中應當秉持的準則 。
《小窗幽記》雖成書于數(shù)百年前,但其中蘊含的智慧之光,穿透歲月塵埃,依然照亮著當下人們前行的道路。它是生活的調(diào)味劑,為平淡日子增添情趣;是迷茫時的指南針,指引我們在復雜世界中堅守本心;更是心靈的滋養(yǎng)品,讓靈魂在浮躁塵世中得以休憩、升華。常讀《小窗幽記》,于瑣碎日常中,也能活出詩意與從容。
關(guān)鍵字: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